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周叔,最近身體感覺好些沒?有沒有去醫院復查?家里暖氣熱不?有些日子沒來看您了,心里牽掛得很。有啥困難您就說,我們會盡量想辦法給您解決……”1月7日,西寧市心民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外派西寧市湟源縣社會救助經辦員馬艷玲和同事來到低保戶周振聲家,關切地噓寒問暖,讓這位獨居老人的臉上堆滿了燦爛的笑容。
“快過年了,你們忙得跟陀螺一樣,還專門來看我,心里又高興又覺得過意不去。”見到民政工作人員,周振聲說話的聲音有些顫抖,他沒忘記,當初要不是這些民政工作人員的堅持和奔波,現在他的生活一定愈發艱難。
“去年,黨和政府又給我們提高了低保標準,冬天我們有取暖補助,前不久又給我們發了‘兩節’補助,七七八八加起來還真是不少,我就感覺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了……”周振聲感慨道。
幾句再不能樸素的話語,道出的卻是全省近35萬低保對象的心里話。馬艷玲見此情景,趕緊扶著周振聲的胳膊說:“周叔,你別難心,以后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你看,去年疫情期間,政府給低保對象發放了一次性生活補貼,又發放了臨時物價補貼,黨和政府時時刻刻都在關心關注著困難群眾。”
織密編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是民政工作重要職責之一,為了確保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及時得到救助,全省不斷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救助幫扶,連續第14年調整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月人均達到700元,農村牧區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年人均達到5676元,并同步提高特困供養和孤兒保障標準,同時通過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價格臨時補貼、臨時救助等一系列措施,全力做好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工作。
和周振聲說話的間隙,馬艷玲收到一條信息:“馬老師,您好,我是得到您幫助的魏常艷。告訴您一個好消息,在您的幫助和努力下,我姐姐魏梅花的低保審批手續已全部辦完,以后她的生活就有了一份實實在在的保障,讓全家人都安心了不少。”看著信息的內容,馬艷玲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終于辦好了,我心里也踏實了,這段時間沒白忙活。”
“魏梅花不是我們轄區的困難對象,我是在其他平臺上看到她妹妹的求助信息,主動聯系她的。”馬艷玲說,“魏梅花因為生活的變故患上了精神分裂癥,生活十分困難,這么多年從來沒申請過殘疾證明,也不知道申請最低生活保障。我既然看到了,就不能不管。”
雖然不在自己的工作轄區,但馬艷玲還是積極的幫助魏梅花和她的家人對接當地殘聯和民政部門,先通過臨時救助暫緩了魏梅花眼前的生活困境,然后又幫助他們辦理殘疾證明和最低生活保障,徹底解決魏梅花的困難。“下一步,我們準備把她托養到殘疾人托養中心,這樣她的生活起居包括安全就會有保障了。”
馬艷玲一邊給魏常艷回信息,一邊講述著她和魏梅花一家人的“緣分”。“黨和國家的政策多好啊,我們干民政的感觸最深了。去年,全省健全完善了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實現了兩項補貼申請‘全程網辦’,給群眾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還實施了困難殘疾人集中照護、精神障礙社區康復、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這些項目,幫助的不僅是一個人,還有很多家庭……”
已經在民政戰線上奔波了4年的馬艷玲,眼里看到的是老百姓越來越踏實的笑容,切身體會到的是“民政為民”越來越完善的政策、越來越大的救助力度、越來越暖的救助措施。
因先天性心臟病突然住院的李寒梅,得了血液疾病苦苦支撐的劉生文……他們都在馬艷玲的微信里,都是馬艷玲心頭的“牽掛”。急難型救助、支出型貧困家庭、大病救助、臨時救助……這些暖心的政策幫助了無數個陷入困境的家庭。
“現在民政的各項審批手續越來越快,時效越來越高。工作也越來越細,我們能明顯地感受到為老百姓解決實際困難的力度越來越大。比如,像急難型救助,可以先救助后審批,并且在1至2個工作日內將救助資金落實到位……”馬艷玲說,“民政救助資金每一分錢都是民生保障的錢,各個環節都要特別慎重,雖然政策性很強,但靈活性也很高,原則只有一個,就是解決老百姓的實際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