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大棚里結出的“大西瓜”。德令哈市委宣傳部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隆冬時節,走進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戈壁上的綠洲田壟,各類莊稼早已收獲歸倉,一望無際的枸杞林地和五彩斑斕的藜麥種植區也都褪去了沸騰的色彩,在凜冽的寒風中靜靜地守候著春天的到來。
離開寒意圍裹的海西州德令哈市區西行數公里,跟隨海西州設施農業產業協會的人員,來到坐落于城市邊緣的青海柴墾巴音河農場有限責任公司,眼前的高標準種植大棚比肩接踵向遠處延伸,儼然在這塊廣袤之地擺開了設施農業發展的戰陣。
走入棚內,各類時鮮蔬菜延續著春夏的腳步,或頂著花或呈現滿目的碧綠旺盛的成長。一棚之隔,室外寒風呼嘯,室內溫暖如春。來到棚外,在示范種植區內主干道上,一輛輛保溫車正滿載著剛剛摘下的各類蔬菜,源源不斷地運往市區的銷售門店,繼而走向市民的菜籃子、飯桌子……
這是海西州多年來堅持以強化黨的領導為設施農業發展增添活力,以強有力的組織建設為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的又一個鮮活縮影。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對此,海西州農牧局種植業科科長崔文彥深有感觸地說,正是因為海西州長期以來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發揮基層組織的組織保障作用,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推動設施農業產業發展擺在重要位置,集中優勢資源和要素配置,海西州設施農業才邁上了規;、效益化、社會化的多贏之路,為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們深知,與全省其他地區相比,無論從自然條件還是從資源稟賦而論,海西州要推動設施農業取得長足發展,都需付出數倍的努力和艱辛?梢哉f,這既是一場面對謀求高質量發展的“趕考”,也是在這塊遼闊之域掀起的“土地革命”風潮。
久久為功,篤行不怠。黨的領導和組織建設使海西州設施農業煥發出勃勃生機,廣大黨員干部在基層一線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力推全州設施農業產業邁向富有特色、漸行漸好之路。
建設柴達木高原生態綠洲農牧業發展區,打造農牧業現代化,農畜產品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新高地。做大做強牦牛、藏羊、柴達木絨山羊、枸杞、青稞、飼草料等優勢產業,培育壯大藜麥、設施果蔬、生豬、柴達木雙峰駝、中藏藥等特色產業……
奮進征程中,海西州不斷以新發展理念引航指路,以追求高質量發展打破制約、突破“瓶頸”、補齊短板、強化薄弱,以新動能的轉換和集聚,引導設施農業產業在固本強基中走向深廣、矚目高遠。
黨的二十大召開以來,全州各級黨員干部的奮發有為為農牧產業發展積蓄了空前活力。積極創建海西州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提速建設烏蘭茶卡羊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香日德省級藜麥青稞產業園等農牧業載體,培育一批科技型農牧業龍頭企業,打造“神奇柴達木”區域公用品牌……
我們看到,柴達木正“青春”,千里沃野正奮發書寫新時代的新華章。